職場,一定比你想象中更加殘酷。
  01.HR要的永遠不是“可以學”的員工
  上周,做了7年HR的朋友講了一個故事,面試中遇到一位專業(yè)課成績優(yōu)秀的985畢業(yè)生,各種證書應有盡有,名企實習經歷如數家珍,聊天當中也顯示出不錯的情商。HR很心動,面試快結束時,HR提了一個問題,“XXX這個軟件,你有用過嗎?”
  “沒有”,985畢業(yè)生略為有些心虛,隨即頗有誠意地表示,“但我可以學。”
  因為這句話,HR選擇了婉拒。
  一個軟件,有這么重要嗎,況且人家還明確表示愿意去學,為什么就不能給個機會呢?
  HR解釋說,首先,這個軟件是工作中必須用到的,連這個軟件都不熟悉,不僅做我們的工作會有挑戰(zhàn),還會讓我懷疑他之前實習經歷的真實性。此外,雖說愿意花時間學習是好事,但時間從何而來,壓縮工作時間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這位畢業(yè)生提出的工資要求是15k,對于新人來說不算低,作為用人單位不能不考慮成本。
  職場很現實,任何用人單位都希望新入職的員工能立刻進入角色,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工作經驗顯得尤為重要。而同樣沒有經驗的新人之間,拼的就是誰比誰會的多,又或者,誰比誰多一本關鍵證書。
  以財務崗位為例,外企財務工作通常要求具備類似ACCA的國際證書,在事業(yè)單位也要求中層管理崗必須持有初級或中級職稱,若是和審計相關的崗位,通常還需要求職者具備簽字權,也就是說CPA不可或缺。
  心靈雞湯總會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遇到機會要盡量爭取,多說我可以學,少說,我不行。
  “我可以學”是一句聽起來真摯感人的承諾,然而在職場中,HR要的永遠是“你已經會了”,而不是“你可以學”。問到某張證書,標準答案永遠是你已經拿下了,而不是你愿意邊上班邊考證。
  02.那些準備充分的人,誰不曾經歷過“要啥啥沒有”
  朋友張暢曾經連續(xù)三年在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做會計,每天起早貪黑匯總上百份表單,雙十一的時候每天工作量可以達到1000張表。張暢經常跟朋友吐槽,自己干的根本不是技術活,而是體力活,跟送快遞沒兩樣。
  但即便是這份體力活也是費了很大力氣才找到的。當初畢業(yè)時張暢曾經去過百度面試,當時百度在招財務專員,網站上列出的招聘條件很清晰,大專以上學歷,會計學相關專業(yè),持有財會類相關證書優(yōu)先。
  張暢本身條件說不上突出,本科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專業(yè)課成績也一般,因為對百度這家互聯網巨頭企業(yè)的向往,畢業(yè)后張暢千里迢迢趕到了北京。毫不意外地,張暢收獲的只能是來自HR的婉拒。當時的場面張暢記憶猶新,HR問他,“工作經驗沒有,職業(yè)證書也沒有,要啥啥沒有你怎么會想到投簡歷?”張暢不解問道“你們不是說證書不要求么,只是優(yōu)先考慮。”HR指著門外排隊等著面試的年輕人告訴他,“沒錯,是有證書優(yōu)先,問題是他們全都是211出來的,還有證。”
  近幾年的求職市場中,一個明顯的感受是,以前去找工作,有證是優(yōu)勢,而現在,高端崗位求職者個個都有證,有證只是及格線,沒證才是劣勢。
  03.下次和HR見面,只許勝不許敗
  百度的拒絕并沒有讓張暢放棄希望,當初在面試時他曾經想過告訴HR,“我可以邊上班邊考會計證書”,但是玻璃門外一群手持ACCA,CPA虎視眈眈的求職者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依然決定,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一張ACCA。為了保證自己能生活下去,張暢在這家物流公司找了一份財務工作,每天下班后睡覺前的兩個小時成了他的復習時間,周末則主要用來刷題和看網課。
  就這樣,三年后張暢通過了14科ACCA考試,其中免試5科。拿到證書后,張暢第二次向百度投出了自己的簡歷。這一次,憑借經驗和證書,他拿到了一份來自戰(zhàn)略和商業(yè)分析部門的基礎財務崗offer。
  職場中和張暢一樣的求職者不少,剛畢業(yè)時試圖申請心儀的工作,卻發(fā)現崗位要求遠比自己想象中高。已經奮斗了很久,卻還是沒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那種挫敗感可謂刻骨銘心。
  高頓網校Steve老師總結說,這就是職場的真相,HR永遠不會寄希望于求職者在入職后再提升自己,很多時候只有準備好的求職者和沒準備好的求職者兩種角色。往往最高端的職位,也有著最嚴苛的要求。
  當下沒有準備好沒有關系,被HR拒絕過也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確保下次和HR正面交鋒時不會兩手空空。
▎本文來源高頓,作者一川,高頓財經簽約作者,留美海龜,財經老鳥,左手逗貓,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