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初級考試已經過去了一整個月,留給考完初級后轉戰(zhàn)中級的考生的,也僅剩下最后的兩個半月。
  前幾天,有雙證考生向職稱君抱怨:原本以為考完初級再考中級是輕輕松松的,可一個月才啃完《中級會計實務》后,才發(fā)現事情并不簡單。
  其實,這是每位雙證考生必須正視的問題:雖然兩張證書一脈相承、科目教材彼此銜接,但內容上不同的廣度與深度,考試上不同的難度與趨勢,還是需要嚴陣以待。
  而在初級的基礎上抓住中級的不同之處,便是一年兩證的關鍵。
  01《中級會計實務》
 
  教材對比:兩科都可分為會計概述、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告與其他理論四個部分,會計要素和財務報告兩部分也共同組成了兩科的內容主體。通過章節(jié)對比可以看到,中級的內容廣度遠遠超過初級,尤其主體部分得到了大大豐富;通過相應章節(jié)的內容對比不難發(fā)現,中級的內容深度也遠超初級,如初級僅要求考生掌握個別報表,中級卻要求考生在個別報表的基礎上合并報表。
 
  備考建議:通過章節(jié)分值圖,不難發(fā)現,初級未涉及的章節(jié)(五、七、八、十一、十六、十七)基本都是分值較高的重點章節(jié)。以初級的章節(jié)為框架,以中級的內容為細節(jié),便是轉戰(zhàn)的正確姿勢:建議考生在初級的基礎上迅速帶過已學部分,并將注意力集中于新增和拓展內容上。
  當然我們更應該明確,《中級會計實務》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會計核算要求。考生需能夠處理更為復雜的會計報表、從更多維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也符合中級職稱所對應的財務管理層的基本職能。
  02《經濟法》
 
  教材對比:兩證在經濟法科目重合較少,只在增值稅和企業(yè)所得稅部分有所重疊。中級在納稅相關法律外,新增了資金(四、八)、交易(四、五、八)相關法規(guī),也補充了主體與糾紛相關內容。對于初級考生而言,備考《經濟法》基本是一個從零開始的過程。
 
  備考建議:建議考生抓住《經濟法》客觀題占比70%的特征,前期沿襲初級職稱的備考方法主攻客觀題,后期再在掌握考點的基礎上強化主觀題,從案例分析和實務操作兩方面訓練答題技巧。
  03《財務管理》
 
  備考建議:對于初級考生而言,《財務管理》是一門嶄新的科目,不僅理論抽象難懂,而且公式復雜易混。我們可以將內容一分為三:基本理論(一、二)、工作流程(四至九)與工作環(huán)節(jié)(三、十)。理論部分和環(huán)節(jié)部分基本以理解為主,流程部分需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
  從歷年考情上看,籌資管理和投資管理最為重要,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財務分析次之。據此我們也應明確,中級職稱對考生提出了財務核算之外的財務管理要求,重點章節(jié)所對應的業(yè)務能力更是人才市場對于財務管理層的能力要求。
  不難看出,中級職稱以財務管理層的基本職能為標桿,對考生提出了財務核算、法律素養(yǎng)以及財務管理上的新要求。也建議考生以財務管理層為考證目標,在備考中積極實踐,在取證后知行合一,早日憑借理論與經驗的雙重升級,實現職業(yè)道路上的大步前進。
本文系高頓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椰子,非知名財經院校畢業(yè)的斜杠青年。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lián)網,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處理。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