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出在哪里?責任在誰?如何解決?
抱怨領導不懂財務或不重視財務是一個容易找到的借口,但這于事無補。與其歸咎于外,不如反求諸己。歸根到底,責任在于財務人員自身。問題在于我們還不夠真正“專業(yè)”,或者我們一開始就走入了一個陷阱——追求分析報告形式上的“專業(yè)”和“完美”,而忽視了財務分析本身的目的,即“有用性”。另外,我們或許還忘記了一點,作為分析報告的撰寫者的同時,我們還應當成為報告的推銷者和分析結果應用的追蹤者。
“作用”的意義
要發(fā)揮財務分析的作用,首先應當明了“作用”二字的含義。在這里,“作用”二字應當等同于“貢獻”。與其他任何工作一樣,只有對公司最終的績效改善必不可少且有所幫助,這項工作才有價值。財務分析本身并不能直接帶來公司績效的改善,能夠直接帶來成果的唯有“行動”。財務分析只能透過其他人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發(fā)揮財務分析的作用,*10的途徑是促成行動。一份財務分析報告,若能為管理層有意識的決策提供幫助,為責任中心的管理者有意識的行動調整提供參考和驗證,就是有價值的,或者說,是發(fā)揮了“作用”的。
1提高財務分析的有用性
財務分析的目的在于促成行動,然而財務人員自身并不負責銷售、營運和決策,即行動只能由他人作出。換言之,只有負責行動的管理者,愿意并且真正利用財務分析的結果調整他們的行動時,財務分析才可能發(fā)揮作用。
為促成行動,財務分析報告必須變得“有用”。財務分析不能僅是泛泛而談,看似面面俱到,卻毫無價值;財務分析也不應是數字打轉,玩弄變換分子分母的游戲;財務分析更不能是閉門造車,臆想結論。要提高分析的“有用性”,財務人員應當做到“一個導向,四個理解”。
“一個導向”=“以客戶為導向”
在這里,客戶即是分析報告的使用者。不同層面的領導對于信息需求的重點是不同的,不同個性的領導對于信息需求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領導喜歡簡單明了,有的領導喜歡事無巨細;有的領導喜歡看表格,有的領導喜歡看圖。分析人員應當了解這些個性的需求,在撰寫分析報告時注意表現的形式和報告的繁簡度。但無論如何,他都應當做好準備,即使報告本身簡明扼要,直觀明了,報告背后的支持數據必須是詳盡而具體的。
“客戶導向”還要求我們提高所提供分析的及時性和針對性。“報告不及時,新聞變歷史”。一份遲來的“完美”報告毫無價值。速度極為重要,因為有的時候,數字的精確并不十分關鍵,只要能說明趨勢,點明問題就足夠了。針對性也必不可少,若分析報告提供的信息使用者并不需要和關心,也很難發(fā)揮作用。
“四個理解”
理解公司所在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
理解公司戰(zhàn)略
理解上級或其他管理者的考核壓力
理解上級或其他管理者現時現地所面臨的具體困難
這一點十分重要。商業(yè)模式不同,成功要素也就不同;成功要素不同,關鍵績效指標(KPI)也就不同;KPI不同,也就決定了財務分析工作的重點有所不同。如果財務分析報告,尤其是內部分析報告,僅限于在教科書上列明的幾個通用指標,而不與公司所處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和關鍵成功因素相契合,那么不僅不能夠提供高價值,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可能產生誤導。
比如,一個典型的壽險公司的商業(yè)模式可以描述為:通過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承諾和服務,利用長期合同鎖定客戶資金,利用積淀的資金投資獲取穩(wěn)定的高于資金獲取成本的投資收益。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其成功之要素有(但不限于)
1、獲取資金的能力,這包括資金量和持續(xù)性
2、獲取資金成本的高低
3、現金流匹配或者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4、投資能力
以此,可以構建財務分析框架。
當然,清晰地描繪公司的商業(yè)模式并非是財務人員的責任,而是管理層的責任。但作為財務分析人員,應當深入理解,并且把財務分析與商業(yè)模式的成功要素結合起來,設計出與成功要素緊密相關的分析框架和體系。在關鍵指標上作文章,通過比較其與預設比率的差異,發(fā)現指數變動的趨勢,探究趨勢變化的原因,為管理層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經營建議。若能如此,管理層必然會對分析報告興趣濃厚,利用有加。
2理解公司戰(zhàn)略
公司的戰(zhàn)略是指公司如何打造和利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有選擇的地域市場和產品市場上參與市場競爭。在公司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隨著經濟形勢和市場情勢的演變,公司的戰(zhàn)略也會有所不同
與商業(yè)模式一樣,制定公司的戰(zhàn)略的責任在管理層,財務分析人員可能在其中參與甚少。但為使自己的財務分析工作發(fā)揮作用,財務人員應當理解公司的戰(zhàn)略,并使自己的工作成果與之相適應。
比如,對于一個初創(chuàng)的保險公司和一個成熟的保險公司,其戰(zhàn)略目標可能迥然不同,因此財務分析的重點也應當有所不同。一個初創(chuàng)的保險公司,他的選擇可能是迅速提升規(guī)模,形成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快速鋪設機構網點,以搶占市場先機。那么對于它來說,承保利潤率便不是一個重要指標,而更重要的是成長速度與資本供給能力。
如果公司選擇以高端客戶為主的戰(zhàn)略,那么客戶的件均保費,或在某一件均保費之上的客戶人數與比例就是關鍵指標,并且單個客戶的價值分析也會變得相對更重要。
如果一個公司并不以自己的代理人隊伍為主要渠道,而選擇的中介公司為銷售媒介,那么隊伍人力,人均產能等自然也就不能成為主要的指標。
理解公司的戰(zhàn)略目標,用數據描繪出現狀與目標之間的鴻溝(strategy gap),以此產生“愿景張力”。財務分析若能達到這種效果,夫復何求?
3理解上級或其他管理者的考核壓力
管理會計中有一句名言,“你考核什么,你就得到什么。”(You get what you measure)這句話的本意是在警示考核設計時必須小心,防止出現行為誤導,事與愿違。我們在這里不去探討考核設計的合理性,而是要指出,財務分析人員應當要了解并理解考核制度,并努力提高財務分析報告與考核設計關聯性。
管理者必然對其考核十分關注,若財務分析能為他們在這方面提供幫助,則必然會受到歡迎,這也是客戶導向的一個體現。
比如,如果市場地位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那么提供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分析數據就必然是他感興趣的。
如果內含價值或者標保是一個重要指標,那么提供標保的產品構成,高標保產品的專項分析就是他感興趣的。
如果利潤是一個關鍵指標,那么利潤的來源分析,分產品、分渠道的盈利能力分析、盈虧平衡點測算分析、標準成本的差異與成本改善點就是關鍵的切入點。
深入研究考核制度,還能帶來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理解管理者的經營行為,并且對指標操縱有所防范。
4理解上級或其他管理者現時現地的具體困難
上級或其他管理者可能面臨一些現時現地的困難,他們迫切需要幫助。也許他們并不期望財務分析人員能做些什么,但如果財務分析人員能夠理解他們的困難,并且通過財務分析幫他們做些什么的話,他們一定會感激不盡。
比如如果一個機構的個險隊伍數量嚴重下滑,那么在這個時候,財務分析再強調個險渠道投入產出比的同比改善,顯然是不受歡迎且脫離實際的。相反,如果分析人員能把成本進一步細分,并且就如何改善增員投入的效果,如何安排資源提供對長期服務人員的長效激勵,提供培訓成本的專項分析,那么管理者必然會十分重視,仔細研讀。
5追蹤財務分析的結果應用,并促進應用的正向循環(huán)
如前文所述,分析本身不能帶來成果,唯有行動可以。財務人員在提出分析的同時應在與使用者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提出行動的改進方案。并且,如果有條件,財務分析人員應當追蹤這些行動方案的實施,及時并以適當的方式提供進一步的行動評估分析,對于產生效果的行動,應當以更大的力度予以推進,強化正向循環(huán)。在促成行動上,這一點上需要自信、勇氣和堅持。
若能有一事一例做到如此,也就可以作為財務分析有用的鮮活證據,贏得分析報告使用者的尊重,財務分析工作本身也就同樣能步上正向上升的循環(huán)。
總而言之,提高財務分析的有用性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工作。我們必須持續(xù)不斷地加強學習,這不僅僅在于狹義的“專業(yè)度”的提升,而且在于對公司運營的深入研究和真切關心。我們還要不斷提高溝通和推動能力。不管怎樣,我們必須始終關注分析工作對公司最終經營成果的貢獻,因為只有這樣,財務分析才會變得“有用”,更有價值。我們才能體會到工作的成就,地位才能提升,個人才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