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以下簡稱“旅游法”)頒布,受到簡政放權和政府轉變職能的強力影響,旅游法較好地理順了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保證了政府監(jiān)管和綜合治理的“有效彈性”,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服務市場向法制化、自由化的快速轉型。由于不了解旅游法的彈性,關于旅游法不切實際的炒作隨之而來,它將會誤導消費者、投資者和經營者。
旅游法的有效彈性,通俗地說就是用立法的形式,確保市場能夠辦好的交給市場,社會能夠辦好的交給社會,政府應該管的管好管精。在法律層面上,有效減弱了行政審批,有效約束了行政部門對微觀經濟的過多干預,有效激勵了市場自由化。
首先是立法方向的彈性,旅游法采用了“旅游”的狹義定義,即“游覽、度假、休閑等形式的旅游活動以及為旅游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經營活動”,在實質上排除了就醫(yī)療養(yǎng)、會議展覽、商務考察、訪問游學、文體賽事、宗教活動等,表明旅游法的適用領域,被嚴格限定在生活性服務業(yè),而會展、考察、商務會獎、旅游投資、旅游地產等生產性服務業(yè)受到影響有限,形成了“旅游市場大,旅游法小”的特殊局面。
筆者曾在《華夏時報》發(fā)表《旅游法草案的爭議與解決》,指出“旅游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偏離市場經濟原則,政府對市場干涉過多,環(huán)環(huán)審批,有效約束不足?,F(xiàn)在的旅游法正式稿對草案做了1293處修訂,新加入612處,刪除681處,全文新增383字。比如,草案中“國家對導游人員實行執(zhí)業(yè)許可制度”、“國家對領隊人員實行執(zhí)業(yè)許可”在正式稿中被刪除。草案中“旅游經營實行統(tǒng)一的服務標準和市場規(guī)則”、“國家制定并實施統(tǒng)一的旅游形象宣傳推廣戰(zhàn)略”,兩句中的“統(tǒng)一”字樣被刪除。
草案中“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招徠、組織、接待旅游者”被刪除,草案中 “(設立旅行社)有不少于30萬元人民幣符合規(guī)定的注冊資本”,正式稿改為“符合規(guī)定的注冊資本”,取消了旅行社業(yè)“30萬門檻費”,真正地消除了準入壁壘。
旅游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表明對低價旅游欺詐的打擊。但旅行社基于自身成本核算和經營實際定價,不以誘騙為動機,以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法不禁止。這種對低價旅游欺詐和低價旅游的區(qū)別化對待,從實質上推動了市場競爭水平。
草案中“旅游者有依法平等享用旅游資源的權利”,在正式稿被刪除,有利于景區(qū)產權清晰化,以立法的形式確保了景區(qū)證券化進程的正常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法對“景區(qū)的公益性和經營性”有了一次法律上的突破,即公益性景區(qū)并不一定意味著免費開放。如第四十三條中“公益性的城市公園、博物館、紀念館等,除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珍貴文物收藏單位外,應當逐步免費開放”。這個“除外”意義重大,境內主要文化景區(qū)往往又是世界級、國家級文化遺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故宮),其定位雖為公益性,卻被排除在“應當逐步免費開放”之外。
旅游法從草案到正式稿的重大修改,基于政府轉變自身職能,催生了宏大的權力讓渡的彈性空間,市場的歸市場,社會的歸社會。把旅游法鼓吹為“旅游者的消費權益保護法”是不負責任的炒作行為。同屬于旅游服務市場范疇的會議、境外考察、游學培訓等細分市場,旅游法鞭長莫及,它們的法制化需求依然迫切。對于輿論關注的公款旅游問題,旅游法效力也有限,服務市場內的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的公款消費,還需要政府外包服務業(yè)完善以及立法加以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