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猴年A股開市,股指在預期中低開,但隨后的反彈也讓投資者重燃希望,截至收盤滬深股指的跌幅均大幅收窄。盡管如此,上證指數(shù)1293億元的日成交額已跌破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深證成指因中小盤個股權重大的因素,日成交額仍有高峰的六分之一左右。
有市場人士認為,單日成交額不能說明問題,春節(jié)前后的市場參與度本來就比較低。以往一波熊市結束,也很少出現(xiàn)在重要節(jié)日前后,這樣的成交參考價值并不大。股指的調整似乎還沒有結束,估計成交量會繼續(xù)萎縮。
自2015年6月市場開始調整以來,滬指一度逼近“腰斬”,曾經(jīng)萬眾期待的突破2007年高位也已經(jīng)成為遙遠的夢想。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本輪市場調整跟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的暴跌行情有一定的可比性,而因為杠桿的運用,這次較8年前從狂熱到“崩盤”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市場經(jīng)歷了大半年的跌勢,因為成份股變化的因素,僅從點位來看很難找到市場是否見底的依據(jù)。不過,作為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成交額,又能否給投資者帶來什么啟示?
從2007年下半年A股見頂?shù)?008年底調整結束,日成交額跌到2007年5月牛市頂峰時期十分之一不到的水平。而目前成交量的萎縮似乎還沒達到這種程度。
2007年5月9日,滬市成交額達到2553億元,創(chuàng)下當時的歷史新高;在“5·30”之后,盡管滬指節(jié)節(jié)攀高了5個月達到6124點,但成交額不再走高。而在這輪市場下跌結束前的2008年9月9日,滬市成交額不到217.69億元。
另外,2009年7月29日,市場經(jīng)歷過9個月的短暫牛市后,滬市日成交額到達2969億元的高位,8月4日滬指見頂3478.01點;之后A股開啟近四年的熊市,到這輪熊市結束前的2012年11月20日,滬市日成交額萎縮到333億元,只有頂峰時期的九分之一左右;直到2013年6月“錢荒”后,股指才真正見底。
就股市的“全民參與”熱度和行情的持續(xù)時間來說,上述幾次牛熊轉換,本輪市場調整與2007年10月開始的下跌行情相似性更為明顯:2007年“5·30”事件,對應2015年1月監(jiān)管層對券商融資融券業(yè)務的收緊,市場短暫暴跌之后均維持了不到5個月的牛市“最后瘋狂”,跟2007年6月到10月也類似。2015年6月8日,滬指成交額達到13099億元;而本周一滬市成交額1293億元,為行情高峰時的十分之一不到。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春節(jié)前后不少資金無心戀戰(zhàn),造成成交額下滑,目前這種一天的量能沒有太大參考價值,需要繼續(xù)觀察。調整結束前市場一定會維持一段時間的低迷。就2007年的牛熊轉換來說,滬市成交額在5月突破后就沒有再創(chuàng)新高,主要是因為5月底后印花稅大幅增加,壓制了投資者的交易意愿,否則之后成交應該能再創(chuàng)新高。如果與2015年的行情對比,在2015年1月監(jiān)管打壓市場杠桿之前,成交額的高峰是2014年12月9日,滬市日成交7934億元,但這之后市場杠桿是不斷增大的,這與2007年的情形有所不同。他表示,如果要對比,考慮去杠桿的因素,市場最終成交額會萎縮到2014年12月9日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兩市日成交額可能會萎縮到1500億以下。
本文來源:*9財經(jīng)日報;作者:李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