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時候起,朋友圈興起了一股“人人曬產品”的熱潮。幾天沒聯系,你的一個朋友可能突然就搖身一變,成了“下海經商”的小商人,每天發(fā)著雞血加狗血的言論,一天十幾條狀態(tài)刷屏,幾乎全是關于什么零食好吃,什么面膜好用的偽廣告,還不時地曬一曬賣出了多少單,成交了多少金額等等。
  不少人盯上了微信這塊肥肉,把商業(yè)營銷引入了朋友圈,形成了微商+朋友圈的銷售模式。但前兩年還在不斷上演一夜暴富神話的微商,今年卻遭受了寒冬,更有言論稱50%的微商已經死去,余下的也面臨著轉型與行業(yè)洗牌危機的雙重壓力。為何被神話光環(huán)籠罩的微商會轉眼間走向破滅?
  傳銷色彩的代理模式
  微商的逐級代理模式其實很類似于龐氏騙局,也就是說,披著新商業(yè)形態(tài)的外衣,卻走上了傳銷的老路子。微商如果不將側重點放在產品的銷售上,而是靠不斷地增加代理數量、發(fā)展下線來消化產品,無疑是坑了中間鏈條,偏離了初衷。
  有些微商大號在培養(yǎng)下線小代理的時候,更是采取一些厚顏無恥的誘導手段,似乎不跟他們做就是要一輩子受窮等等,對潛在代理對象進行洗腦,通過收取代理費的方式來賺取利潤,而絲毫不顧商業(yè)的生命線——產品本身如何。
  代理模式讓微商偏離了方向,存在詬病的盈利模式令其生存更加舉步維艱。微商尋找潛在的客源,主要通過加QQ群、與淘寶店鋪合作引流、微信上商家互推等常見方式,運作起來較為松散且分散,難以為其帶來長期的、穩(wěn)定的、可預見的利潤流量。
  更重要的是,很多微商作為代理商家的下游,即使流水高,抽成也大,能賺到錢的大多是品牌的所有者和上游的代理商,逐級分銷下去,壓榨了下游的盈利空間。80%以上的散戶型下游微商是賺不到可觀的收益的。
  虛假夸大的廣告轟炸
  回歸到產品質量本身,大多數微商更是緘口不言。許多微商推廣的產品沒有品牌上的知名度,名氣較小,難以讓消費者形成品牌認同,而且多屬“三無產品”,產品質量根本難以保證。因此只能通過夸大其詞的虛假廣告進行誤導性宣傳,夸大產品的功效,杜撰成交量和成交額,騙取消費者的信任。
  這樣缺乏質量保障的商品,再加上時不時來個代理商跑路,風險巨大。微商的門檻比較低,因此涌入了大量懷揣發(fā)財夢想的商戶,整個市場顯得魚龍混雜,成為了假冒、劣質商品的滋生地。
  很多三無產品的毒面膜,即使在不實的廣告誤導下使用后出了事,因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和法律保障,消費者的維權難度也比較大。
  透支社交關系的熟人營銷
  不但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微商的銷售渠道也十分單一,微信朋友圈成為他們推廣的最主要陣地,這也踩中了*5的雷區(qū)——以透支社會關系來支撐的熟人傳銷方式。
  許多微商缺乏網絡營銷的知識與方法,既沒辦法保證穩(wěn)定客源,也難以讓營銷模式達到定制化和針對性,因此就演變成了沖動型囤貨,拉攏身邊熟人購買的惡圈。
  消費者天生對于惡性廣告,便抱有極端厭惡和抵制的態(tài)度。濫用了朋友圈屬性的微商戶,靠朋友圈刷動態(tài)刷存在感來打虛假廣告,長期看來必然會招致朋友們的反感。朋友圈是用來分享新鮮事和圈內較為私密的動態(tài)的,通過這個圈子來了解朋友每天*7的動態(tài)達到社交化目的的。本來是非盈利的性質,非要染指商業(yè)氣息,而且還是短期密集轟炸式,自然顯得特別扎眼,逃不了被屏蔽被禁言被刪除的命運。
  熟人經濟下,營銷的成本高昂,很多微商最后是既丟了面子,也丟了里子,沒賺到錢,還被朋友隔離驅逐,付出的代價非常慘重。再加上微商推銷的部分類型的商品,如面膜零食等,并非是生活必需品,可有可無,被說的心動了,就買一些,不買或者不在這家買也沒什么損失。
  痛苦的轉型
  到后來大家都明白過來了,微商的整體聲譽已經被個別無良商家毀得聲名狼藉了,現在在朋友圈只要一看到廣告推銷嫌疑的,不由分說便會條件反射式地立馬拉黑。就像大家提到賣保險的會不自覺地給他們貼標簽一樣,被打上傳銷烙印的微商行業(yè)面臨著洗牌的命運,想挽回聲譽短期之內也是困難重重。
  隨著九月份新《廣告法》的實施,加之工商監(jiān)管部門的介入,以及運營平臺禁言、長短期封號等技術手段,已經將一批不合格的洗腦微商“清理”了出去?,F存的微商,不得不進行痛苦的轉型,經歷陣痛期的洗禮。
  微商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yè)模式,本身沒什么問題,且這個行業(yè)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和粗放擴張之后,前期泡沫已經破碎。隨著技術的完善和法規(guī)的健全,朋友圈暴富的神話終將回歸理性。
  ▎本文作者林梢玥,來源《金融看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號jrkanke,以獨特視角,圍觀金融圈的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