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誰出,投行和公司有爭議,喋喋不休地吵了幾次。”某擬上市公司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證監(jiān)會要求的財務專項核查刻不容緩,可一個項目核查下來投行相當于把工作又做了一次,這筆錢誰來買單?
一位投行保代在微博上吐槽,稱他的新疆團隊,要核查50%供應商,需要走訪1260戶農戶,這些分布在20多個場站,“問我怎么辦?我也不知道”。
“下了飛機就往返于各大客戶,連司機都有意見,除了睡覺,一天只有2個小時人是站在地上的,其他時間都在路上跑。”
這是2013年初的保代寫照。始于年初的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IPO財務審查行動,令各家券商投行、會計所、律所全體總動員,偌大的工作量讓中介結構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準備招幾個實習生”,IPO發(fā)行停滯曾有很多投行進行了裁員減薪,這次專項核查人手不夠,一位保代盼著實習生能幫忙做材料。
每天都在路上
財務專項核查涉及面廣,其中營業(yè)收入和利潤的確認是一大重點,而事關收入的供應商和客戶讀需要重新走訪和調資料。
記者在一份券商的財務專項檢查自查程序表中發(fā)現,與客戶相關的核查條目多達20條,其中最為詳盡的包括分析客戶各月銷售收入波動合理性,核查是否引進臨時客戶,難怪有中介結構笑稱自己可以去做偵探。
“在公司銷售收入80%來源名單中的所有客戶,或者前50家客戶都要進行走訪和核查。”一家深圳的投行這樣要求保代和擬上市公司。
實際上,消費量企業(yè)如餐飲和服裝,在收入確認上存在頗多難題,需要走訪的客戶者眾。一位保代稱:“短短時間內,我們需要核查的客戶甚至比申報材料之前范圍還要更廣。”
上周的幾天里,他偕同會計師、公司財務人員在走訪供應商和客戶的路上奔波,“一天要走訪好幾家客戶,事先設計好路線,時間緊迫,真正到了客戶那里只能呆十幾二十分鐘,拿了材料就走。”
“連司機都有意見,一天只有2個小時人是站在地上的,其他時間都在路上跑。我們的客戶還沒那么分散,相對好找一點。”上述保代充滿疲憊。
一家擬上市公司的財務人員目睹了這一切,他說:“有一回,從一個客戶趕到另一個客戶那里,已經是晚上8點鐘,一群人饑腸轆轆,那家客戶留守的工作人員可憐我們,拿出餅干給我們吃。”
“新疆團隊告訴我,要核查50%供應商,需要走訪1260戶農戶,分布在20多個場站,問我怎么辦?我也不知道。”一位首批保代在微博吐槽,“我是不是要招募60個農民,每人20戶,把內容培訓一下,帶著各種采訪設備下基層?老板也想辦法,節(jié)后說要把一些種植大戶請來喝酒,我腦海中馬上浮現出幾百人的流水席。其實失去專業(yè)判斷,這些都是過場。”
也許對投行來說,忙碌是一種常態(tài),他們?yōu)殡y的是需要事無巨細地對客戶進行調查和訪談,“有一個大客戶我們去了三次,每次調了資料又發(fā)現不夠,人家都不耐煩了。”
另外,“核查令”對關聯交易的要求嚴格,上述投行的一個項目有PE投資,因專項核查需要對實際控制人的關聯方進行確認,保代十分為難,“這家PE有50多位合伙人,如果這樣要查他們投資的其他企業(yè),看有沒有同業(yè)競爭的嫌疑。
其次,各位股東的近親屬可能也要納入調查范圍。
這樣的核查強度必然讓保代也疲于奔命,但卻不敢有所懈怠,“證監(jiān)會到時要進行抽查,如果萬一項目被抽中出現問題,我們一年就都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