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初級職稱的報名工作逐漸接近尾聲、訂購的教材整裝待發(fā),備考成了橫亙在考生眼前的大事。著手復習前,職稱君想先給大家打好這幾劑心態(tài)預防針。
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決定著情緒與意志的關鍵所在——重要的不是發(fā)生了什么,而是你怎么看。擺正你對初級職稱考試的態(tài)度,之后的備考才能事半功倍。
一、備考初期,警惕拖延與無效糾結
1)拖延:等春暖花開,再開始復習吧
不少考生在成功擠進報名網(wǎng)站,艱難地上傳完照片、審核完資格,又翻箱倒柜地找出網(wǎng)銀繳完費后,只想葛優(yōu)躺在沙發(fā)上:我要歇一歇。
那么接下來,你還會在準備復習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期中考試快到了,先讓我把期中應付過去再說吧;考完期中考,雙旦又要到了,怎么可以不和朋友們出去嗨一嗨呢;節(jié)日過去,也到了天寒地凍、新年將至的時候了——被窩里多舒服呀,學習什么的,等春暖花開再說吧~
可想而知,拖延會持續(xù)到火燒眉毛時,到那千鈞之際也只能臨時抱佛腳了。至于通過與否,只能交給運氣了。
拖延不是病,延起來真要命。從本質上說,這是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xiàn):明知道這件事很重要,可永遠有更令你愉悅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也許你有無數(shù)個掩飾拖延的理由:時間太少、事情太難、自己太懶,但意識到拖延的后果和影響后,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對拖延說拜拜:制定合理的小目標,腳踏實地地落實它,才能將自己拉出拖延的漩渦。
2)糾結:我該先專心實習、還是先專心復習呢?
報完名后,不久將至的寒假讓不少高校學生為難:這個寒假,我該去參加專業(yè)實習嗎?是放棄實習、專心復習,還是延后復習、專心實習呢?
首先,你可能誤解了:考證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提升自己,增加自己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而實習的目的是通過實踐提升自己,增加自己在職場中的經驗值。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將來的職業(yè)道路,本質上不存在沖突。
其次,知行合一才是成功的關鍵。考證是階段性的學習,它在會計人的學習道路上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全部:證書對知識的要求高于工作對知識的要求,且有部分知識超脫實際。即使掌握了證書中與工作對應的知識部分,達到在實際工作中靈活應用才能做到對知識的真正內化。
所以,邊實習邊備考才是真正的上策:既在工作中檢驗、掌握了知識,又能利用知識補充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相信這樣的你既能收獲較高的實習評價,又能為后期復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雙趨沖突中做出適合的選擇,也許就能像神曲《PPAP》里唱的那樣了吧“I have a pen,I have an apple,apple pen!”二、備考中期,避免從眾與盲目樂觀
3)從眾:為什么別人在用XXX法?
關于初級職稱考試,網(wǎng)上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經驗貼。不少考生在備考初期陶醉在經驗海洋里,待找到最無敵的方法才姍姍開始。
然而,復習路上總是會碰到“方法是這個方法,卻依然復不好習”的情況。這個時候你開始糾結了:學霸在用那種方法復習,看起來比我順利多了,要不換一種試試?可是,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藥,關鍵還要看自身體質,一切脫離自身情況的方法論都是耍流氓。
當然,不是說經驗貼就完全沒有用了。要知道,經驗貼里的方法是適合那位考生自身情況的,并不是最具有普適性的。我們更應該這樣看經驗貼:在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復習習慣、過往考試經驗等有了整體把握后,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一句話,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也不要覺得選對方法之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思想上的勤奮需要行動上的努力才能落到實處——方法能幫助你選擇捷徑,之后的捷徑還是要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完的。
4)“樂觀”:明年考不過,那還有后年嘛
有人“樂觀”地開始了自己的備考之旅:盡力就好,反正考試年年有,大不了明年先去摸清考試情況,后年再來嘛。
錢包第一個不答應了:為什么要為一場考試,付兩次報名費、買兩次教材?要知道,“變”可謂是會計行業(yè)不變的真理:法律變,制度變,會計準則也變——既要求著會計人不斷學習新知識,更意味著:今年沒有通過的考試,明年只能重新掏錢買新教材。
另外,假設明年過不了,你怎么確定后年一定能過呢?即使你在二戰(zhàn)過程中安慰自己:上一次我只是象征性地去探探路的,這次認真復習了,一定能過。你還是會忍不住在復習得焦躁時自我懷疑:這一次真的能過嗎?而自我懷疑的種子一旦被埋下,就很有可能在日后生長成為棄考的大樹。
做好的當分母的準備,被除下的可能就是你。你可以有“盡力就好”的樂觀精神,但絕對不能盲目樂觀:提前給自己找好了退路,在這條辛苦的路上堅持下去就成了多余。
三、備考后期,患得患失與焦慮是最大的敵人
5)患失:已經付出這么多了,肯定能過吧?
備考中,考生還容易出現(xiàn)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我已經復習了大半,今天也復習了三個小時。復習到這個地步,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將結果看得太重,可能真的有問題噢。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瓦倫達效應:美國著名的高空鋼索演員瓦倫達不幸在一次重大表演中失足身亡。而他的妻子在事后說:我就知道這次會出事,因為他在表演前總在擔心:這次太重要了,絕不能失??;以前他只想著走鋼絲這件事,而不去管可能的結果。因此,心理學將這種為了達到目的而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命名為“瓦倫達心態(tài)”。
在復習中,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心態(tài):它會使你聚焦于未發(fā)生的結果,而忽略了當下的行動——每走一步都擔心會不會有偏差,復習過程就變成了一個自我折磨的過程,內心脆弱者很容易直接崩潰。
這幾招能幫助你擺脫瓦倫達心態(tài):專心致志,將你的有意注意(受意識控制、主動服從于當前任務的注意)集中在正在做的事上;熟能生巧,以達到有意后注意(有自覺的目的、卻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的水平;保持平常心(動機水平過高或過低時都會影響狀態(tài),只有適度水平的動機才能激發(fā)出人的最大潛能)。
6)焦慮:考證真的是正確的路嗎?
即使考證人將手機換成老年機、早出晚歸地復習,也很難忽視其他人的生活:舍友又去逛街了,新買的大衣真好看;高中同學寒假要去香港游學了,邊學邊玩可真棒啊……而你卻在圖書館里,與教材和題??鄳?zhàn)。
可是,作為未來的會計人,不考證是絕對不行的:職場需要證書來定位你的能力和水平。在高校普遍開設會計專業(yè)的現(xiàn)狀下,除了學歷和績點,能證明專業(yè)能力的只有證書了。考證也絕對是種豆得豆的過程:你付出多少,收獲就有多少。
再說,誰知道舍友的新衣服是不是拿了國家獎學金之后的獎勵,而高中同學又為這次游學做了多少筆試、面試的準備呢?
壓力之下,迷茫是正常的,懷疑這條路是否正確也是正常的。辯證地看,壓力其實是一個自我的選擇,更是有理想的表現(xiàn):你對你的未來是有期許的,你愿意付出汗水以收獲未來的競爭力。
考證是一條孤單的路,而良好的心態(tài)將是一路上的照明燈:拒絕拖延,擺正心態(tài),把目光聚焦于每一天、每一刻的復習——相信每一個考生今天的付出,都會是明日考試時的加分點。
本文系高頓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Iris,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處理。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