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務碩士434名詞解釋考點之盧卡斯悖論!如果你報考國際商務碩士一般會考到名詞解釋,比如“盧卡斯悖論”,什么是盧卡斯悖論?想知道這個詞的詳細答案的,來看高頓考研的整理,供參考!
國際商務碩士434名詞解釋考點:盧卡斯悖
  一、名詞解釋
  盧卡斯悖論,亦稱“盧卡斯之迷”(Lucas's Paradox)芝加哥大學盧卡斯教授在1990年發(fā)表的一篇題為“資本為什么不從富國流向窮國”的經典論文中指出:“我們當然可以看到一些富國向窮國投資的現(xiàn)象,但這種資本流動遠遠沒有達到新古典理論預測的水平”。按照新古典理論,他計算出印度的資本邊際產出大約美國的58倍,并指出“如果事實上面對如此大的回報差距,我們將預期不再有資本投入到富裕國家……資本流動的這一標準的新古典預測毫無精確性可言,產生本例結果的技術和貿易假設也是完全錯誤的。
  二、盧卡斯悖論產生的原因
  在解釋“盧卡斯悖論”時,盧卡斯提出了三種可能的原因:
  1、勞動質量或人力資本的異質性,即新古典理論將不同國家的工人人均有效勞動投入視為相等的,忽略了勞動質量或人力資本的差異;
  2、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
  3、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風險或資本市場不完全。
  4、盧卡斯悖論的提出引起的爭論
  盧卡斯悖論的提出引起的爭論:
  “盧卡斯悖論”的提出引發(fā)了學者們的爭論:
  一方面,新古典增長復興學派相信窮國的資本具有較高的邊際產出,認為國際資本不流向窮國的原因在于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失靈,而資本市場的失靈則是由于關稅、政策、逆向選擇、羊群效應、非強制性產權、不穩(wěn)定的貨幣標準以及殖民因素等引起的;
  另一方面,新增長理論認為,資本不流向窮國是因為窮國的資本不具有生產性,這種非生產性是源于除資本和勞動之外的第三種因素,第三種因素包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城市積聚效應、特殊的中間投入、社會資本等。我們的觀點與新古典復興學派是一致的,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本后發(fā)優(yōu)勢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影響了資本后發(fā)優(yōu)勢的實現(xiàn)。
  以上就是【國際商務碩士434名詞解釋考點:盧卡斯悖論】內容的全部介紹了,感興趣的考生還可以來高頓考研頻道逛逛!這里有各個多院校招生信息、專業(yè)排名、考研動態(tài)以供參考,學姐還準備了初試、復試、調劑階段超多量的書籍、練習冊、試卷、模板哦,都是考研考生需要的急需資料。
  (悄悄告訴大家點擊下方圖片就可以免費獲得研考備考資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