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隱形的坎
觀察一家上市公司連續(xù)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表現,會發(fā)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上市公司往往在剛剛上市的幾年中都有不錯的凈資產收益率表現,但之后這個指標會明顯下滑。
這是因為,當一家企業(yè)隨著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凈資產的不斷增加,必須開拓新的產品、新的市場并輔之以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證凈利潤與凈資產同步增長。但這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主要是在考驗一個企業(yè)領導者對行業(yè)發(fā)展的預測、對新的利潤增長點的判斷以及他的管理能力能否不斷提升。
有時候,一家上市公司看上去賺錢能力還不錯,主要是因為其領導者熟悉某一種產品、某一項技術、某一種營銷方式,或者是適合于某一種規(guī)模的人員、資金管理。但當企業(yè)的發(fā)展對他提出更高要求的時候,他可能就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
因此,當一家上市公司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仍能長期保持較好的凈資產收益率,說明這家公司的領導者具備了帶領這家企業(y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能力。對于這樣的企業(yè)家所管理的上市公司,可以給予更高的估值。
不能比利率低
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多少才合適呢?一般來說,上不封頂,越高越好,但下限還是有的,就是不能低于銀行利率。
100元存在銀行里,一年定期的存款利率是4.14%,那么這100元一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就是4.14%。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低于4.14%,就說明這家公司經營得很一般,賺錢的效率很低,不太值得投資者關注。
在認購新股時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是5元,而新股的發(fā)行價格會是15元。也就是說,為什么原來只值5元錢的東西能賣到15元,這就是因為這家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可能會遠遠高于銀行利率,于是上市公司溢價發(fā)行的新股才會被市場所接受。
可以說,高于銀行利率的凈資產收益率是上市公司經營的及格線,偶然一年低于銀行利率或許還可原諒,但如果長年低于銀行利率,這家公司上市的意義就不存在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證監(jiān)會特別關注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證監(jiān)會明確規(guī)定,上市公司在公開增發(fā)時,三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
看一眼負債率
雖然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越好,但有時候,過高的凈資產收益率也蘊含著風險。比如說,個別上市公司雖然凈資產收益率很高,但負債率卻超過了80%(一般來說,負債占總資產比率超過80%,被認為經營風險過高),這個時候就得小心。這樣的公司雖然盈利能力強,運營效率也很高,但這是建立在高負債基礎上的,一旦市場有什么波動,或者銀行抽緊銀根,不僅凈資產收益率會大幅下降,公司自身也可能會出現虧損。
這就像炒房子,如果一套房子的價格是100萬元,只需首付30萬元就買了,一年后這套房子升值到200萬元,賣掉房子,賺了將近100萬元,凈資產收益率就超過300%。雖然凈資產收益率很高,但要知道這是在負債經營,其實是借了銀行的錢(銀行按揭)炒房。如果這套房子沒有升值而是貶值,那風險可就大了,如果房價一年后跌到70萬元再脫手,可就是把本金30萬元都虧光了。
對上市公司來說,適當的負債經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能夠提高凈資產收益率。但如果以高負債為代價,片面追求高凈資產收益率,雖然一時看上去風光,但風險也不可小覷。
有些股民一遇到上市公司發(fā)行新股再融資就反對,認為這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遠遠高于銀行貸款利率,根本不必向股民再融資,可以向銀行貸款經營呀,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其實上市公司再融資有時是為了降低經營風險,這恰恰是對股東負責的表現。
與市盈率相配合
以價廉物美比照市盈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其實這也說明凈資產收益率與市盈率兩個指標相配合,可以較好地判斷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價廉物美,具不具有投資價值。
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資時,一般可以先看看它的凈資產收益率,從國內上市公司多年來的表現看,如果凈資產收益率能夠常年保持在15%以上,基本上就是一家績優(yōu)公司了。這個時候再看看其市盈率如何,如果其市盈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或者低于同行業(yè)公司的水平就可以將這只股票列入高度關注的范圍。
增長率
一般而言,要想持續(xù)提高凈資產收益率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存在競爭,高凈資產收益率會吸引競爭者,從而降低凈資產收益率,使其趨于市場平均水平,而且隨著企業(yè)經營規(guī)模增加,通常也需要有新的資金投入(新的廠房/原料/人員。
如果凈資產收益率保持不變的話,利潤增長,就要靠凈資產規(guī)模的增加。而如果沒有外部資金投入的話,凈資產規(guī)模的*5增加比例,就是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把賺到的凈利潤全部用于再投入。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企業(yè)利潤的長期內在增長率,是不可能超過其凈資產收益率的。
一些所謂高增長公司的風險在于,其凈資產收益率的提高,很可能是暫時的。而通過新資金投入,可能維持一段時間的高增長的外表,并享受高市盈率。一旦行業(yè)周期變化,凈資產收益率回復到長期的平均水平,再加下景氣時的大投入往往效率會不高,很可能導致利潤增幅/絕對值的下降。
比如,一家公司的凈資產值是10個億,總股本也是10個億。一般情況下凈資產收益率(ROE)是10%,也就是凈利潤是1個億。由于其利潤增幅一般在10%左右,市場將其定位為“有潛力的低增長股”,給它25倍的市盈率,市值是1億X25倍=25億,相當于每股2.5元。
可是,隨著行業(yè)景氣,公司的ROE提高到20%,凈利潤比原來增長了100%,達到2個億。于是,市場將其定位為“高成長股”,以其100%的增長率,以PEG來定價的話,給它個60倍市盈率不算過份,于是它的市值達到:2億X60倍=120億,相當于每股12元,股價上漲380%。
公司以這個市值,增發(fā)10%的股票,也就是募集120億X10%=12億的資金。于是,公司的凈資產值增加到:原來的10億+凈利潤2億+新募集12億=24億。這時行業(yè)依然景氣,但有所放緩,再加上新投入資金不能馬上產生效益,公司ROE下降到15%。但由于凈資產規(guī)模增加,公司利潤達到:凈資產24億X15%=3.6億,比上年仍然增加了80%。公司的凈資值達到:原來的24億+3.6億凈利潤=27.6億元。
于是,市場更堅定了這個公司“高成長”的定位,再加上還有新投入資金產生效率的預期,大家認為以PEG來說,給它60倍的市盈率都太低,應該給70倍。于是公司市值膨脹到:3.6億X70倍=252億,每股股價達到:252億/11億股(股本擴大了10%)=22.9元,又上漲了90%。
然而,隨著行業(yè)過了景氣周期,而一些新投入被證明未能產生預期的收益,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急速下降,甚至比景氣周期前更低,只有8%。這時,公司的凈利潤是:27.6(凈資產值)X0.08%=2.2億元,比上年下降了接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