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當我擔任瑞銀(UBS)中國區(qū)研究部主管時,我受到了兩家在港交所(HKEx)上市的中國企業(yè)的威脅。其中之一的格林柯爾科技(Greencool Technology)以誹謗罪名起訴我和我的雇主。另一家歐亞農業(yè)(Euro-Asia Agricultural Holdings)也同樣來勢洶洶。此前,我撰寫了不利于這兩家公司的研究報告,它們的股價由此大跌。
  不到兩年,這兩家在頂峰時市值曾達數(shù)十億美元的公司都崩盤了。接著,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格林柯爾的顧雛軍和歐亞農業(yè)的楊斌——都在中國鋃鐺入獄。
  正義得到伸張了嗎?沒有,起碼沒有完全伸張。兩名董事長的刑事罪行受到了懲罰。但兩案均未提及他們在資本市場的欺詐行為,更不要說依此處罰了。牽涉其中的大量投行家、審計師、董事和公司高管,都逃脫了恰如其分的追究。最糟糕的是,不論是相關政府部門還是公眾,都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對我而言,失眠并非這些案子對我造成的*10損害。我受到數(shù)百散戶甚至機構投資者中許多人的責難。他們譴責我讓他們虧了錢:若不是我對這兩家有麻煩的公司提出質疑,他們或許來得及賣掉股票,借此斬獲豐厚利潤——至少他們是這么聲稱的。許多人質問我的動機何在;有些人甚至問,我的雇主是否正在做空這兩只股票,意思是瑞銀將受益于股價下跌。
  那段日子里,盡管法庭審案引起不小轟動,媒體也對我的作用做了廣泛報道,但沒有一個政府部門向我詢問我對兩家公司的懷疑。他們也從未詢問我的現(xiàn)場調查之行(目的是查清一些事實,比如說有些工廠是否正在生產他們號稱在生產的新產品)。這讓我感到擔憂。我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為自己辯護。人們把我稱為“黑嘴”(呼吁公眾關注公司不當行為的人),在香港和中國大城市的街頭上被人認出時,有些人會用奇怪、有時滿懷敵意的目光瞪著我。
  支持我的人不多,我的雇主瑞銀是其中之一。瑞銀不但為我支付了打官司的費用,還讓我繼續(xù)任職。我在股票銷售部、財富管理部和投資銀行部的同事們也面對著客戶(包括富人、基金公司和公司客戶)的負面言論。
  如今,我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其他多家公司的董事。規(guī)范公開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的法律和規(guī)則寫得明明白白(即便有點繁瑣沉悶)。但我認為,政府和中國公眾對于資本市場上的違法和不當行為還是太寬容了。
  似乎所有人都認同,偷錢既犯罪,又缺德;然而,如果是偷眾人(市場),或者大量陌生人(又是市場)的錢,而我們自己不是直接受害者的話,我們的道德判斷就有點不那么明確了。即便我們真是受害者,委屈感也會很快消失。違法和不當行為有時甚至受到人們的敬佩,認為那是金融工程或高超技能的運用。
  當很多人往街上倒垃圾,而我們容忍這種做法時,我們發(fā)現(xiàn)街道很臟就不應感到驚訝。當排污者得不到懲罰時,我們必須準備好居住在有毒的環(huán)境里——目前我們確實如此。同樣,當監(jiān)管機構打擊股市操縱時,許多公眾似乎往好了說是不感興趣。當中國兩年前發(fā)起反腐敗斗爭時,商界有些人似乎主要擔心反腐對經(jīng)濟健康的負面影響。他們援引古諺:“水至清則無魚”,換言之,生物只有在“渾水”里才能生存。按此邏輯,結論就是:“不要對騙子或腐敗官員太狠。不要對朋友太苛刻。人無完人。”
  過去15年里,亞洲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認為,監(jiān)管機構還有很多工作可做。資本市場里的某些不當行為幾乎盡人皆知。政府需要的只是更多資源、更多人才和更大決心。監(jiān)管者對市場實行嚴厲的監(jiān)管,對各方都有好處。
  文章來源:FT中文網(wǎng)

高頓網(wǎng)校精彩推薦:

2015年1月-12月財會考試月歷

2015公務員工資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財經(jīng)名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