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援建坦贊鐵路的工人和專家、援非醫(yī)療隊的醫(yī)生、開服裝店的溫州商人……在非洲大陸,代表性的中國人形象不斷在改變。
  新一代的中國人正大量涌入非洲,并越來越集中于企業(yè)管理、NGO等行業(yè)。他們用單反相機記錄非洲的畫面,在社交網絡講述非洲的故事。他們會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與非洲人長期生活,也會因為在當?shù)叵硎艿桨佚埰【?、瑪?shù)铝盏案?、PS4或者日本壽司而開心。
  “十年前,如果有(中國)人來非洲工作或者留學,更多的人可能會詫異—那么多好的國家不去,為何卻選擇來非洲?各種擔心,各種不解??善褪沁@樣的惡劣環(huán)境,也絲毫沒能阻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國門、踏上非洲熱土的熱情。”在非10年的中國人“一個人喝著拿鐵”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機遇與危險并存
  隨著中國企業(yè)不斷進入非洲,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以企業(yè)員工的身份來到這片黑色大陸。他們從事的行業(yè)也逐漸從工業(yè)、制造業(yè)轉向服務業(yè)。
  福建人吳建川大學一畢業(yè)就到了埃塞俄比亞,8年中只回國兩次。他起初供職于表哥在埃國開設的公司,后者主營房地產以及工程類的投資?,F(xiàn)在,吳建川有了自己的進出口生意,還從事金融行業(yè),幫助中國商人與埃國商人兌換外匯。
  在埃塞俄比亞這個并不發(fā)達的東非國家,保守估計約有10萬中國人。在吳建川看來,大部分中國人都是能賺到錢的。金融方面的需求由此產生,這就是吳建川的事業(yè)。“這邊條件艱苦,但凡能堅持下來的人現(xiàn)在都混得不錯。”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由于事業(yè)穩(wěn)定,吳建川平日有不少空閑時間。他會去打保齡球、游泳,偶爾和中國朋友小聚或者去KTV唱歌。近幾年,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愈加繁榮,娛樂場所也越來越多。
  2012年底被派到埃塞俄比亞工作的國內某機械制造企業(yè)員工莊克浩,則看到了亞的斯亞貝巴的另一面。某天晚上,登上山峰俯瞰整個亞的斯亞貝巴,成為他在非洲最難忘的一夜。“燈火輝煌的街市與山上點著蠟燭生活的貧困的人,給我?guī)韽娏业膶Ρ雀小?rdquo;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在非洲的另一端,國內某科技企業(yè)的莫惠海在埃及工作已有一年,主要負責銷售方面的工作,要經常外出跑業(yè)務。一次,在一個偏僻破落的地方,太陽落山后,莫惠海和同事們乘車??柯愤厱r,忽然被幾個持槍的當?shù)厝藝?,對方威脅他們交出身上所有的東西。“那時候感覺自己要死了。”莫惠海向時代周報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所有人的財物都被搶去,車也被劫走。莫惠海一行人只能徒步往外走,后來他們在路上遇到當?shù)卣姡粠У絺}庫保護起來。繼而,他們聽到外面開始槍戰(zhàn)……
  對于莫惠海來說,自己是否回國,何時回國,一切都聽公司調遣。他是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員工,無意下海經商,對于非洲的機遇,他有很多保留看法。
  NGO成為新藍海
  除企業(yè)之外,NGO,正成為吸引中國青年赴非工作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大量中國青年參與其中,有的甚至成為管理者和組織者。
  26歲的廣東汕頭人黃泓翔于2014年在肯尼亞創(chuàng)辦了“中南屋”。這個組織的初衷是幫助中國企業(yè)在非洲尋找投資項目,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yè)更好地走入非洲。
  對于復旦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高材生黃泓翔來說,沒有留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是因為非洲是一片巨大的藍海。“非洲的一切都是不一樣的,空間也無比巨大,我們(在這里)擁有巨大的先發(fā)優(yōu)勢和成長空間。”他說。
  作為世界上*9個以中國走出去為關注點,扎根非洲的中國社會企業(yè)N G O,中南屋的成員不多,也不固定,保持在10人左右。他們都是中國青年,普遍具有留學背景,卻選擇了非洲。在黃泓翔看來,具備國際視野,是他們的獨特性。他也*5限度地幫助更多中國青年走進非洲。“自愿前往非洲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學歷高,很多來自哈佛、耶魯,有很強烈的理想主義。”他介紹道。
  “不管是老一代還是新一代中國人,到非洲無非就是為了一個所謂的‘夢想’吧? 有人來非洲是為了發(fā)家致富,有人來非洲只是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人是迫于無奈、公司的人事安排來到非洲??墒遣还苁悄囊环N原因來到非洲,在我看來,無非就是為了圓各自的一個夢吧?”“一個人喝著拿鐵”說,“在這一點上,中國與西方在非洲的年輕人本質上來說都是一致的。”
  2005年開始闖蕩非洲的“一個人喝著拿鐵”,一直從事和翻譯相關的工作。他供職過貿易公司、建筑公司,先后在尼日利亞和蘇丹待過,目前在盧旺達。在當?shù)?,他認識一群中國青年,在國內原本有安穩(wěn)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墒撬麄円闳粵Q然地辭職,選擇來非洲做志愿者。
  “志愿者分兩種,一種是國家漢辦選拔的官方意義上的援外志愿者,有津貼;另一種是NGO組織的志愿者,純支教,無任何收入。”“一個人喝著拿鐵”介紹道,“后者的生活用‘清苦’來形容也不為過,大部分日子都以吃素為主,一個月吃葷的機會為數(shù)不多??删褪窃谶@樣的條件下,我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絲毫的怨言,面向我的都是一張張陽光燦爛的笑臉。他們有的在當?shù)貫樾『⒆觽兠赓M教學,也有的傳授當?shù)厝朔N植技術,忙得不亦樂乎。很多國人對于他們來非洲支教的初衷很是不能理解。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心中很是敬佩。”
  你真的了解非洲嗎?
  “在非洲無論做哪方面的創(chuàng)業(yè),空白多、機遇大的同時,也會因為陌生,從而存在國內沒有的風險。”黃泓翔坦言,“關鍵就看自己能否真正走進當?shù)亍⒗斫猱數(shù)?、融入當?shù)亓恕C會多,風險就多,反之亦然。”
  莊克浩也認為,海外業(yè)務是一個了解世界的機會,為此他決定長期留在非洲發(fā)展。“埃塞俄比亞蓬勃向上的經濟形勢使我們雙方有了合作的契機。這里經濟發(fā)展快,給中國企業(yè)和個人發(fā)展帶來無限契機。”他覺得無論在事業(yè)規(guī)劃和職位晉升上,在這里都有著極大的空間。
  在“一個人喝著拿鐵”看來,現(xiàn)在到非洲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多,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留學,都是一件好事。“至少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扎根非洲,這是中國人對非洲國家認同的一種表現(xiàn)。”
  “(與老一輩在非中國人相比)現(xiàn)在在非洲的中國年輕人完全不一樣了,他們不但語言更精、學歷更高,而且心態(tài)更加開放,愿意、也能融入當?shù)?,能夠欣賞非洲的美,在非洲也過得開心。”黃泓翔說。
  外語水平更高,是新一代在非中國青年的特色。比如吳建川就可以流利地說埃塞俄比亞的當?shù)卣Z言—阿姆哈拉語。說起學習這門語言的歷程,吳建川還是有很多體會的。由于最開始在埃國做的是采購和管理類的事情,和當?shù)厝顺ο嗵帲芏嗳瞬粫f英語,吳建川就強迫自己學說當?shù)卣Z言,久而久之,便學會了。
  當然,也并非所有人都認可如今在非洲的新一代中國青年。“居高臨下,不接地氣”這是一位中國“老非洲”對這些年輕人的印象。
  這位曾經在非洲做過翻譯、商人和學者的“老非洲”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感嘆:“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筆下的非洲,只是他們腳下的非洲,而他們腳下的非洲,不過是他們愿意去的那一塊非洲,除了幾個當?shù)氐谰?,實際上跟他們原來的世界一無區(qū)別。實話說他們不過去了個‘非洲主題公園’罷了。看看他們在社交網絡上發(fā)的東西,其實去掉那些宛如風景明信片的東西,就看不出是去了哪里,仿佛那里的人、社會和歷史都不存在一般。
  “我們沒辦法,必須接地氣。語言,許多人不如年輕人,但知道用非洲的方法和邏輯去和非洲人打交道。”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