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漢族,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jié)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fā)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chuàng)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積極影響。
 
  屈原坎坷的一生
  戰(zhàn)國時代,稱雄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zhàn)。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懷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zhàn)爭災難,十分痛心。
  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
  賈誼在《吊屈原賦》中,這樣描寫屈原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阘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斡棄周鼎,寶康瓢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4]
  賈誼筆下,屈原生活的時代一切都是顛倒的:貓頭鷹在天上飛翔,鸞鳳卻深藏起來;小人得志尊顯,圣賢卻不得其用;正直廉潔的人受到誣蔑,強橫殘暴的人卻得到稱譽;寶劍被貶為鈍口,鉛刀卻被說成鋒利;國之重寶周鼎被拋棄,空瓦罐被當成寶物;疲牛跛驢驂駕著馬車,千里馬卻拉著沉重的鹽車;帽子本應戴在頭上,現在卻墊在腳下,被汗水濕透。這就是楚國的時局。
  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名士蘇秦提出合縱,即聯(lián)合六國一同抗秦,屈原積極參與此事,與蘇秦一起促成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成聯(lián)盟,并使懷王成了聯(lián)盟的[**],因此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
  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里。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疏遠,因為齊楚連盟,秦國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秦王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 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這兩國,聯(lián)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國內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lián)盟。
 
  *9次流放
  屈原*9次流放漢北地區(qū)為漢水的上游。楚懷王十六年(前313年),為了破楚、齊聯(lián)盟,秦國派張儀賄賂楚國權貴寵臣,又欺騙楚王說:“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出商、于一帶六百多里土地。”楚懷王聽信張儀的,就把相印授予人跟張儀去秦國受地。張儀回秦國后裝病,三個月不見楚使。懷王以為張儀怪他絕齊不夠堅決,又派人去辱罵齊王一通。齊王大怒,斷絕了和楚的合縱,反而和秦國聯(lián)合起來了。這時張儀才出面對楚使說:“您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從某地到某地,廣袤六里。”六百里變成了六里,楚使很生氣,歸報懷 丐、裨將軍逢侯丑等70余人被秦軍俘虜,漢中郡淪陷。
  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三國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以此為借口,聯(lián)合齊、韓、魏攻楚,殺楚將唐昧,占領了重丘 (今河南泌陽縣東北)。第二年又攻楚,消滅楚軍2萬,又殺楚將景缺。這時,昏庸的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lián)盟的重要,讓太子質于齊以求齊楚聯(lián)盟反秦。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陜西商縣東)相會。
  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勸懷王不要赴會,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可懷王的幼子子蘭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前去。結果懷王一入武關,就被秦軍扣留,劫往咸陽,要脅他割讓巫郡和黔中郡。楚懷王被劫往咸陽,楚由齊迎歸太子橫立為頃襄王,公子子蘭為令尹,不肯向秦割讓土地,秦又發(fā)兵攻楚,大敗楚軍,斬首5萬,取十六城。前296年,頃襄王三年,懷王死于秦國,秦國將他的尸體送回楚國安葬。諸侯由此認為秦國不義。秦國、楚國絕交。
 
  第二次流放
  前293年,頃襄王六年,秦國派白起前往伊闕攻打韓國,取得重大勝利,斬首24萬。秦國于是送給楚王書信說:“楚國背叛秦國,秦國準備率領諸侯討伐楚國,決一勝負。希望您整頓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戰(zhàn)。”楚頃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懷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是因為“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這對子蘭形成了威脅,于是子蘭指使靳尚到頃襄王面前進讒,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區(qū)。這次流放的路線,按《哀郢》分析,是從郢都(湖北江陵縣)出發(fā),先往東南順江而下經過夏首(湖北沙市東南)、遙望龍門(郢都的東門)經由洞庭湖進入長江,然后又離開了夏浦(湖北漢口),最后到了陵陽(據說是今安徽青陽縣南)。
 
  自盡
  《漁父》中有屈原自沉前的情景(《漁父》不是屈原的作品,最明顯的證據是,結尾傾向于具有道家思想的漁父,他以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否定屈原的堅貞自守。但王逸《楚辭章句》定此篇為屈原所作:汨羅江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代表作《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茞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關注公眾號
快掃碼關注
公眾號吧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