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xiàn):
       會計信息失真,指會計信息未能如實地反映客觀的經(jīng)濟活動。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不實,事項不真,編造假證、假賬、假表,虛盈實虧,虛虧實盈,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
  從失真的會計信息產(chǎn)生過程分析,可以將其分為會計事項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前者指會計事項未能真實反映客觀經(jīng)濟業(yè)務活動,會計事項本身就不真實,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即“假賬真算”,這是一種主觀上的造假。會計處理失真引起的會計信息失真是指,雖然會計事項真實地反映了客觀的經(jīng)濟活動,但由于會計處理過程中的錯誤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即“真賬假算”,這類情況既有故意所為,也有疏忽大意的無意之舉。
  會計信息失真按主觀上的有意與否,可分為故意失真無意失真。故意失真是指經(jīng)濟活動的當事人為了個人利益或小團體利益,營私舞弊,弄虛作假,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嚴重、也最難以防范的失真行為。故意失真在構成上有兩個要件:一是有主觀上的故意,二是行為人個人或小團體能得到好處或潛在的好處。無意失真是指會計行為人由于經(jīng)驗不足或主觀判斷失誤或是疏忽大意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無意失真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和謀取非法利益。此外,會計信息失真還有制度性失真、技術性失真、時效性失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