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考完了,08-10均一次通過,10的三級學的最辛苦,從09年10月開始,當時每周學習3個小時左右,除春節(jié)和五一外,幾乎天天都和CFA教材見面,前前后后個人統(tǒng)計共學習了400個小時左右,07-09的真題做了一遍,看了兩遍,CFA的教材(不是notes)看了4遍,*9遍看完后基本忘90%以上,第二遍開始連看帶做題,這期間開始統(tǒng)計重點,就是把重點在教材的頁數(shù)記在小本上,前后記了1000多點,基本上就是1000多頁,第三、四遍就是看重點了。
 

  考試的時候上午提前20分鐘做完,遺憾的事有一道題書上見過,但認為不是重點沒有記憶。下午提前1個半小時完成。 要說的是,CFA不是考智商,是考毅力和態(tài)度,如果考試前書都看了好幾遍,基本就可以過了,這是個‘態(tài)度決定結(jié)果’的考試。 以上是鄙人比較笨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笨是笨點,但對笨鳥們應該管用的。終于可以暫時不管qualification的問題了,my career starts from tonight這次是二進宮,還好終于僥幸通過了。
 

  說實在的今年考完后其實不抱通過的希望,因為感覺上午做得太差了(最后事實也如此,5個50%以下),有16分的題目不會做,不知道知識點,直接放棄了。因此我建議來年三級考生*4還是能看看教材,盡管Notes的已經(jīng)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知識點了,但總還是有遺漏之處,就拿今年上午的題來說有3個小題(差不多20分)的知識點在Notes上是沒有的。我今年多少也撞了點狗屎運,復習的時候只用了Notes,在最后臨考前幾天做了官方模擬卷,發(fā)現(xiàn)了好幾個沒掌握的知識點,所以就翻教材最后突擊補習了以下。正巧考試那天上午的試題考到了其中的一個知識點??偠灾?,有時間的話還是要看教材。官方的模擬卷和歷年的試題一定要重視,要多看幾遍。SCHWESER出的兩本Practice Exams模擬卷出題風格和實考差別很大。最后,提醒一下大家,下午的考試其實有很多陷阱題,一定要仔細、耐心,不要貪圖做題的速度,下午3個小時應該夠用,不會像上午那樣急。不羅嗦了,上面純屬我經(jīng)驗之談。希望對后來者有所幫助。
 

  很驚險的一次通過LEVEL III,總言之我覺得LEVEL III 比LEVEL II難,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LEVELIII的難是在於覆蓋面很廣而且需要套用LEVELII所學的基礎,我沒有買任何教材,總覺得SS寫得很詳細清楚,STELLA或是SCHWSIER的東西太精簡,無法將許多觀念表示的很詳盡。
 

  因為市場在去年底開始大好,所以過去一年幾乎沒有甚麼時間準備,只有在考試前十二天每天花十六個小時念SS跟寫SS章節(jié)後附的題目。所以我根本沒有時間在去念甚麼STELLA或是比習班上課。
 

  我所秉持的學習方法是只要搞懂一個觀念了,寫一個練習題跟寫一百個練習題的效果是一樣的,多寫題目無益,只是浪費有限的復習時間。
 

  我不鼓勵大家像我一樣挺而走險花兩個星期不到的時間復習(當時心想的是已經(jīng)花大把銀子交報名費了,就死馬當活馬醫(yī)吧),如果時間充裕,花兩個月每天三小時把SS念熟即可,到考試前十天每天花約七八小時總最後整理復習一定可以穩(wěn)穩(wěn)過關。
 

  我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是在最後十二天,我所秉持的是在交考試卷以前 You Never Know!
 

  開了一天的會,現(xiàn)在在上海的機場等待登機,大雨,不知道能否按時回家。
 

  很高興帖子能有這么多人瀏覽并回帖,希望我的經(jīng)歷能給大家?guī)韼椭?br> 

  再把自己的經(jīng)歷簡單說說,希望對junior level或者還沒畢業(yè)的朋友有所幫助。
 

  我本科學的是EE,畢業(yè)去了四大的一家,做了幾年金融審計,因為不甘停留在食物鏈最底端,09年前后跳到一家資產(chǎn)管理公司。公司在業(yè)界一點名氣也沒有,老板對員工在背景、學歷要求不高,只是說大公司待過幾年,人聰明即可。
 

  由于公司人員不足,專業(yè)財務背景的又只有我一個,所以很幸運,去了就可以參與一個幾十億規(guī)模的資產(chǎn)重組,小小的學習鍛煉了一把。說實話,CFA和會計背景的確讓我在公司立住了足。舉個例子,在我之前,公司從來沒有考慮過IRR,從來沒聽說過FCFE、EBITDA,在這個項目我也算是小小的show了一把。不過,frankly,投資這行,尤其在國內(nèi),永遠是2.5的比例,即關系=1,資金=1,技術只有0.5。為啥這么說呢?接著我上面的例子。這個項目有很多投資人都投標了,包括黑石在內(nèi),但最后還是給了我們這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公司,為啥?因為我們恰好有個partner,他成功幫我們先收購了外面小股東40%多的股權(quán),大股東只能坐下來和我們談這個項目。至少我知道的,這個收購是按市場公允價值進行的,之所以我們能先收小股東股權(quán),完全是因為那個partner在這個行業(yè)的地位。這里要說的是,與人家的人脈比,我的技術算啥呢?我是replacable的,對吧?但話說回來,在我這個level,CFA還有財務背景幫助我stand out。
 

  也許看到這,有的朋友說你的公司不行,所以CFA、會計背景幫你立足了,我承認我們公司與大投行、大PE有很大差距,懂技術得人也不多。不過,大機構(gòu)的人一定很厲害么?也不一定,舉個最近的例子,我們投了各項目,國內(nèi)零售行業(yè)里一家比較大的(就叫A吧),投資者眾多,包括美國一家非常大的PE(就叫W吧),今天開董事會,W的一個老大說A的貸款規(guī)模不夠大,因為它的EBITDA有10個億,對應12-16倍的系數(shù),公司價值在120億,可以貸款60億,而現(xiàn)在只有20億貸款,老大認為公司完全可以再大膽一些。Well,這個東西應該很technical了吧?但我們作為董事就提出了反對,為啥?因為國內(nèi)的貸款是分用途的,不是說你公司規(guī)模多大就能有多少貸款,W老大說的只是公司貸款規(guī)模的上限,而不是實際可操作的金額;W老大又說公司的折舊政策應該從20年變?yōu)?0年,這樣NI會高很多,我們再一次反對,因為不是折舊年限延長,NI就一定會按比例增長,另外,稅局也會找上門來charge你的現(xiàn)金,那可是真金白銀。。。。以上例子不是要說明我們的公司有多好,只是想說大機構(gòu)也不一定technical就很強;不過還是和這些大機構(gòu)學習了一些操作和非操作層面的知識,非常受用!
 

  曾經(jīng)也很向往大機構(gòu),甚至還有機會去羅斯柴爾德,但我現(xiàn)在覺得適合你的地方才是*4的。
 

  我堅信CFA的價值,現(xiàn)在公司招人,我堅持要求我team下邊的人至少有CFA一級。